孔子也不是圣人,算到贲卦愤愤不平,终身做花瓶为哪般?

佚名 58 2025-03-11

财运详批十年大运生肖运势终生运势

贲卦曰:亨。小利有攸往。

贲:文饰,上卉下贝,古人以花卉贝壳饰身,帛书《周易》作“蘩”,通繁,繁为马的文饰。陆德明《周易音义》引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貌。”

贲的意思延伸出去就是修饰。

贲卦前面一卦是噬嗑卦。噬嗑卦讲法治,讲磨合,这是所谓事功,而贲卦是文化,是文治之功也。

彖辞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二字,就是从这一卦来的。

按照古代中国“文质彬彬”的观念,质当然是主干,是根本,是基础,文就是附丽、外表、枝叶了。所以贲的亨,只能是小亨。

托名孔子主笔的《易经证释》云:(贲)象若火,非日月之明,其用在下,非普天之照,故曰小利。且艮止也,离丽也,丽而止,其德不远,其道不高,则虽亨,而利不大也……总之,贲之不可大用也。

我们知道,易经是经过孔子整理的,孔子还写了易传。他的易经水平是一个高峰,后人说他不语乱力怪神,似乎易经也不挨边的一个人,其实是大错特错。他对于预测未来的占卜行为不但不反感还非常推崇。

占卜易经_占卜易经六十四卦详解_六易占卜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经常自己给自己算卦。公元前497年,55岁的他与弟子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周游列国,出发之前进行了预测,通过占卜,孔子得出来了贲卦。铐子“愀然有不平之色”。

为什么失望? 孔子是这样解释的:“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之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也。”

李刚主进一步解释:“孔子之意,盖欲行道于天下,乃不遇见龙等卦而得贲,则止以诗、书传后,所谓‘小利有攸往’,故不快也。”

孔子周游列国,是想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真刀实枪地在前台干一番,若只是得到表面上的尊敬,那不就成了花瓶了吗?孔子当然不愿意!

这一卦结果还真的非常灵验。孔子第一站来到了卫国,起初卫灵公很尊敬孔子,可是后来听了谗言,疏远了孔子。孔子觉得自己在卫国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的“以礼治国”、“贵王轻霸”政治主张不能推广,于是他离开了卫国。

其后又去了曹国,曹国没有重用孔子,孔子又去了宋国,还没见到国君就被其宠臣给赶了出去。孔子继而朝着宋国的敌国郑国去,依然没有被重用,失望的他又去了陈国,而且一待就是3年,但无所作为。后来接受了楚国的邀请去了楚国。本打算重用孔子的楚王又被令尹子西给忽悠住了,并变得对孔子的态度非常冷淡。

孔子的周游列国,身边跟随着那么多徒弟,看起来似乎就是个大贤人来到了,那些个诸侯国们虽说都对孔子之说很感兴趣,可是没有哪个诸侯国在国内推行孔子的政策。心灰意冷的孔子最后回到鲁国,并专心于古代的文化事业,整理出来了五经:《易》《礼》《尚书》《诗》《乐》。

贲卦的卦象,可以说非常的精准。可小不可大,利文不利质,如果你期望值不高,骗吃骗喝也足以混过这一世,但若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甘当花瓶使用,恐怕要失望了!

当然,孔子从一个怀才不遇的教育工作者后来成为圣人,万世师表,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上一篇: 晋城算八字大师哪里准?测算看事准的地方
下一篇: 古塔罗占卜术:抽一张牌测测你的恋爱运,超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