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什么样的男人会有大财富:杨清华解析命理与财运的关系
106 2025-01-10
古镇梅菉的艳丽史:
古镇梅菉的前尘往事
在粤西,有这么一个奇妙的古镇:位于鉴江、小东江、袂花江三江汇流之处;河网纵横、水天一色,泥塑、花桥、飘色享誉国内外;承传的是江南文化,讲的是广府白话,她就是闻名粤西的古商埠──梅菉圩。
在清代,由于梅菉“东通广肇,西达廉琼,南连吴水,北控高城”,成为当时的粤西大都会,有“小佛山”之称。
民国时期,由于梅菉水上交通非常发达,商业繁荣,财政收入大,在民国15年(1926),被划为独立市,下辖康宁、义平、同德等镇。民国21年(1932),设梅菉市管理局,隶属广东省民政厅。下辖义平、太同、海澜、德新、康宁等5个镇。
坊间一直流传着“上走下走,不如梅菉和海口”的说法。
岁月无声无息,小镇也在如晦的风雨中,慢慢地老去。沧桑的岁月把古老的小巷嵌刻得更加沉静、深邃,散发出时光的韵味、历史的沉香……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梅菉人,父亲就生长在这个古镇上。小时候的我最爱跟在父亲屁股后面,从塘基头穿到竹栏街,又从打铁街跑到镬盖巷。梅菉的九街十二巷我是实实在在的跑遍了。
跑累了,便央求父亲花2毛钱的门票,坐在梅菉电影院的木椅上,闲情逸趣地观赏电影。像《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这些故事就从那些被岁月侵蚀得只余下斑驳痕迹的荧幕流出,镶嵌进心田。
到梅菉游玩,如果能够住一、两天的话,最好是住在临江的旅馆里,或在临江的大排档点些小菜,有鱼有虾,都是水乡特产。
谈到兴时,斟上一杯小酒,品酒色浓香、鉴生活苦辣、道三皇五帝、说风尘艳史,再看看高高的拱桥、悠悠的河水,听听吴川食客的呢喃软语,似乎整个身心都慢了下来,这是何等惬意、何等的浪漫……
一、梅菉祖庙
如果你是一名善男信女,到了梅菉,就不得不去梅菉祖庙参观下了。
梅菉祖庙始建于宋代,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修,现基本保存完好。
祖庙正门两侧的对联是清太子少保礼部尚书陈瑸所题。说起这对联,还有一段故事:
据说,陈瑸是吴川乾塘人士。家贫,父亲死后,投靠海康一个姓陈的亲戚家中读书。与在海康经商的一个董姓梅菉商人结成知己。闲谈间得知,陈瑸正因无钱上京考试而苦恼。董一口答应借路费给他,并相约陈瑸到梅菉蔗坡取钱。由于董姓商人妻子不同意借钱,陈瑸在蔗坡行了又坐,坐了又行,等太阳下山了,还不见董姓商人来。看见不远处有一盏灯仔火在移动,便朝灯火走去,走近了才知是间庙。那时天已黑,又无亲可投,只得吃了点干粮,和衣睡在神台底下。
却说梅菉头村有户姓卓的有钱人家,主人慷慨大度,乐善好施,他那晚睡了一个梦,梦见有个举子困在祖庙无钱上京参加会试……天亮后,他即来到祖庙,果然见到一个举子模样的书生。便问起缘由,陈瑸据实相告,卓员外顿生同情之心,便把他领回家招待饭菜后,再赠予白银作盘缠。陈瑸挥泪作别,北上赴考。
陈瑸上京考中了进士,返乡时路经梅菉,不忘当时祖庙的一段奇遇,就给祖庙题了一副对联: “未立圩场先显圣,重修庙宇更英灵。”
梅菉祖庙为三进四合院布局,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纵深32.8米,宽三间21.2米,通高约8米,面积695.36平方米。前进两廊为卷棚顶,大殿多柱支撑,整个建筑飞檐拱顶,气势宏大,石柱、拱顶、檐墙均雕刻精美,颇具地方特色。
梅菉祖庙造就了“天下第一清官”陈瑸,也因为与陈瑸的这一段奇缘而更加香火旺盛、声名远播。
二、小桥流水
记忆中的梅菉小桥流水,炊烟袅袅,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临江而建的房屋都有一个后门,几乎都有台阶,沿着台阶拾级而下,潺潺的河水便从脚下缓缓流过。
在水乡,桥是人们的必经之路。于是相隔不远,就会有一座小桥连通两岸。烟雨中的小桥是最浪漫的了。极目远眺,烟雾缭绕的江面、忽隐忽现的小船、打着塑料花伞的美女,吸着微风送来的阵阵花香,直觉得沁人心脾,妙极美极!
在古代,没有火车和汽车,陆路运输不大方便。梅菉则坐拥鉴江之利,水上交通发达,上至化州、高州、茂名,下通黄坡、吴阳,并从沙角漩流入南海。货物可运至湛江、海南、广州以及港澳。周边县市的农副产品、竹木山货、旅客运输大多都是靠“帆船”运输。
梅菉镇有条“竹栏街”古有盛名,过去上游信宜、高州、化州等地山货、竹木排筏漂流至“竹栏街”码头泊岸,集散堆放销售,或再用三桅帆船转运出全省各地销售。
我家的后门便是鉴江,只要听到远处传来“突、突、突”的发动机声音,就知道“电船”快到了。推开窗户,看“电船”像个乌龟似的从远处爬来,慢慢变大,慢慢向我们接近;然后,又看着庞然大物的船只慢慢地缩小,缩成一小芝麻黑点,直到融入茫茫的水天一色之中。
对面江的隔海坡盛产桑树。对于还没有任何儿童游场的年代,桑园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特别是桑椹红了的时候。
每天吃完中午饭,我便和邻居的小朋友单手托着书包和衣服,光着屁股横渡鉴江,来到了桑树林。我们在桑树林里玩捉迷藏,打游击,玩累了便把桑树叶编成花环带在头上或挂在胸前,把书包放在脑袋底下,躺在树丛里看书,偶尔又闭上双眼静静地品尝着大自然的气息,和小草的芬芳。
三、梅菉姑姐
水乡的景色美,但水乡的人更美。梅菉的女子天生丽质,为吴川人引以为傲。对于这美,吴川人说,这是传统。不信?吴川人会说:“梅菉姑姐,你听过这称呼吧?方圆几百里,哪个不夸,哪个不赞?天下能有几个?”
梅菉姑姐的美,有人说归功于吴川的气候,但更多人将它归功于三江汇合的优质水源。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小东江未被污染前,当时的江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水质不比现在饮用矿泉水差。村民趁圩口渴时,走到江边双手掬水入口,自觉甘美清洌,沁人肺腑。在还没有自来水的年代,人们的饮用水都是直接从江边挑回水缸备用的。
夜幕降临时,当一群群罗袜绣鞋、步依修竹的梅菉姑姐到鉴江边挑水,或是端坐在自家门口的骑楼下编织竹席时,都会吸引不知多少的热辣辣目光。身材匀称、皮肤细嫩、白里透红的梅菉姑姐因而美名远扬,令人们津津乐道,当时的周边县市人们都以能娶上梅菉姑姐而觉得光荣。
在粤西有句惯用的俗话──“梅菉姑姐来啰,开台!”不明原委的人一听到“梅菉姑姐”,还以为是指老女人,其实不然,这是对梅菉姑娘的赞美和敬称。
水乡宜慢步观赏更宜细细品味,品之愈久,味之愈浓。无论春夏秋冬,晨昏旦夕,只要你脚踩在任意一座小石桥上,手抚在斑驳陆离的古老的雕花窗棂上,闲庭信步在被岁月摩擦得千疮百孔的红色地板砖小巷时,你就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夹杂着历史与文化的气息。不用刻意,不用费力。
品流水如诗,石桥如画,美女如云,温柔恬静的梅菉古镇令你品之不尽,道之不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讲述平常人生、演绎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