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座性格特点解析:7月23日~8月22日出生的狮子座人如何成就大事业
145 2025-01-10
朱士林 男 1947年8月出生, 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上海市崇明文史研究会会员,上海市崇明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得上海市高级经济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和一级(高级)商品经营师资格证。
1968年8月参加工作,2007年8月退休。退休前系崇明县供销合作总社机关干部。工作期间,先后在《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上海商业经济》和《上海住宅》等刋物和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和文章。退休后撰写的数十篇文章和诗歌也在《东方城乡报》《中国社区报》《中国剪报》《社区》《工会博览》和《速读》等报刋杂志上发表。©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投稿及咨询请联系本公众号。
话说旧社会崇明人取名不靠谱
——从旧时崇明人取名看崇明人名文化
在古老的中国,炎黄子孙的姓氏是由其先祖遗传下来专门给其子孙晚辈使用的,是不可随意更改的一种世袭习俗,否则被称之为先祖的不孝子孙。而名字则不同,是由不同姓氏家族的祖辈或父辈为其儿孙晚辈取名的,一般是一个人一个名,同一姓氏家族中没有重复的名字。在旧中国,对于那些皇家贵族和书香门第之家来说,大都按先祖为子孙预先规定的字辈谱来取名的。据有关史料记载:旧时社会的取名方式,有些是兄弟共用某些汉字的偏旁;有些是同辈人中分别使用某些相近的字作为辈份的标志;虽然这些都已具备了字辈的性质,但当时所用的字辈并不太严格。我国较为严格和系统的字辈取名习俗在宋元时期才得以完善。
在历史上,对于那些有权势的皇亲国戚或达官贵族或书香门第之家的孩子取名大多是从家训家谱中来,追根溯源由先祖为其确立的字辈,按辈分高低依次取名,如人们常见的“忠孝传家”“宁国安邦”“克勤克俭”“光大家业”等。据传在历史上,清朝乾隆皇帝曾为孔子后裔谱写了三十字的字辈谱,即:“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垂维佑,钦绍念显扬。”按旧时传统的习惯每二十年为一代,三十字即为三十代,这样的字辈谱可用六百年。
笔者的父辈曾告诉我们,在旧社会那些有权势有名望的大家族都有家谱(家谱中含有字辈谱),这家谱连同其祖宗的牌位都供奉在其家族砌造的祠堂里;至于那些地方绅士或有钱的小户人家都将家谱及列祖列宗的牌位供奉在其墙门间堂屋上方用木板砌成的神龛之中(类似小阁楼)。而对于大多数的穷苦百姓家来说,因为没有文化,所以也不需要字辈谱或家谱;再说他们一年四季天天起早摸黑干活还不能填饱肚皮,谁有心思去管那个事呢?!
笔者的父辈所说的这种情况也仅指晚清后期至民国年间,也就是在解放前的数十年间的情况。但在悠久的崇明岛历史上,崇明人的取名不靠谱。
笔者曾就崇明人的取名做过调查分析和探讨,现将有关情况阐述于下:
一、历史上崇明人取名不靠谱
众所周知,崇明岛成陆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然而在宋朝之前的数百年间,崇明岛并不是一片平原,而是许多沙洲小岛,加上潮汐、气候及上中游洪涝经常的冲刷,使崇明岛上的许多小岛时涨时坍、时高时低、时有时无,在那个年代,生活在崇明岛上的居民并不多。据《崇明县志》记载:元至元年间(公元1271-1299年)在崇明岛上居住的户数不足三千户,居住的人数仅万余人;到明朝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在岛上居住的户数有一万四千多户,居住的人数才只有八万七千人左右。
从崇明岛成陆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居住在各个沙洲小岛上的除了捕鱼为生的渔民,垦荒种田的农民外,还有一批被当时官方先后流放到岛上晒盐煮盐的囚犯(后为盐丁),另有一些因战乱或天灾(蝗虫等)而背井离乡流浪到此岛的难民;还有少数因遭官方追捕而隐姓埋名来此小岛避难的隐士及少量念佛诵经的佛教之徒等。
在那个年代,大多数是单家独户,也有许多是单身汉,由于各沙洲小岛分布距离远,相互间很少往来;只有几个相距较近的小岛之间才有互相往来,但也极少。在那个年代,大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奉行的是“不识字有饭吃,不识货无饭吃”的信条,久而久之,从他们开始一代又一代都成了没文化的种田汉或捉鱼郎。对于他们所生育的子女,凭借他们自己的想象力,随意地给他们取个名字就行了。这是旧时崇明人取名不靠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崇明岛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旧时的崇明岛是由十多个规模较大的沙洲小岛组成(最早的时候有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沙洲小岛),这些小岛或相连或相隔,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分布在长江下游,它们或三面或四面环水,小岛与小岛之间有的可以行驳船只,有的则泥沙淤塞河道不畅,在这种情况之下,岛上的人员极少往来,更不要说与外界的往来了。在当时除了官方的大船从官方确定的航道上航行外,一般穷苦人家的小木船无法航行,正因为交通不便,所以岛上的居民几乎与外界隔绝。在这样的情况下,居住在岛上的人们哪里还有家谱可言,哪里还有为孩子取名的字辈谱?于是居住在岛上的穷苦百姓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孩子取了名字。不知道崇明历史延续情况的人,自作聪明,把他们的老祖宗说成“乌子”,其实旧时在崇明岛上居住的先祖并不是傻子,而是非常聪明的圣贤,在笔者看来他们比圣贤还聪明。虽然他们为孩子们取名不靠谱,听起来大多数是“什么郎”“什么宝”、甚至“什么牛”“什么狗”等,但他们的取名很有讲究、寓意深刻、充满了人名文化的经典。
二、旧时崇明人取名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旧时崇明人因为自己没有文化,所以为儿孙晚辈取名字不靠谱。据说他们的取名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初始阶段:刚开始时比较简单,由于长期以来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熏陶,对男孩子出生比较重视,给男孩子取个吉利吉祥的名字,而对于女孩子,取名持可有可无的态度,一般对男孩子称囝,女孩子也称囡;女孩子出生后取个大囡、二囡、三囡等名字;对女孩子取名并不重视的另一个原因,认为男孩子要外出的,女孩子反正只在家里待着不外出。
第二是发展阶段:经过几代人的劳动生活,并随着崇明岛上沙洲小岛逐渐连接规模扩大,加上居住在岛上的居民邻里之间往来走动渐次频繁,并且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一些孩子的父母认为有必要也要给自己的孩子取个正名,于是渐渐地对生育的女孩子也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名了。
第三崇明人取名的兴旺普及阶段:随着岁月的流逝,崇明岛上居住的人们自明清开始,有少部分人已不再列入劳动人民(穷苦百姓)的范畴,而是达官贵族和书香门第之家的人员了,他们对儿孙晚辈的取名已开始严格按照老祖宗为他们规定的字辈谱上的辈分高低来取名,而大多数的穷苦农民仍然取名不靠谱,但却有讲究。岛上自有了商品交换有了集镇,穷苦的老百姓相互之间交往多起来了,人们的取名方式有了提高,取名的面更加普及了,无论男或女都有了自己的一个名字了。从那个时候起,尽管岛上居住的大多数穷苦人没有文化,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要远远超过那些刻板、教条的字辈谱所规定的取名方式。劳动人民取名的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虽然不是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但也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浇灌与培育了崇明人名文化这株绚丽而奇特的鲜花。
三、旧时崇明人取名有讲究
笔者在早几年曾对旧时崇明人取名情况做过调查了解,发现旧时崇明岛上居住的先祖虽然为自己孩子取名不靠谱,但很讲究;他们虽然没有文化,“不字要当鸡脚爪”,但从他们为孩子所取的名字中,却凝聚了非凡的心血和汗水,用自己聪明的智慧浇灌和培育了独具一格的崇明人名文化这株花。现将前几年调查了解的崇明人取名内容和寓意情况罗列如下:
1.用原始动物中主要动物(豺狼虎豹)名来取名。在人们的生活常识中,野生动物中豺狼虎豹是最凶猛的动物,具有勇猛健壮的特点,人们希望小孩子长大后也像这些动物一样勇猛、不受欺辱、身体健壮不生病。在具体应用中将“豺”简化为“才”,将“狼”简化为“郎”,将“豹”简化为“宝”。旧时崇明人应用较多,不仅男的用,女的取名时也用。在现实生活中如:“才江”“才其”“大郎”“金郎”“赛虎”“黑虎”“元宝”“宝山”“才宝”等,少数的也用“天豹”等取名。
2.用“金银珠宝”的名称来取名。旧社会穷人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或子孙后代有金钱,希望后代过好日子,相信“穷不过三代”的信条。在应用中如“金囝”“银囡”“珠宝”“宝石”等。
3.用“荣华富贵”中某字来取名。穷苦的老一辈向往过上好日子,认为自己命苦,把希望寄托在子孙后代,过个好日子。在实际应用中,有“荣华”“荣第”“华明”“光华”“玉华”“富祥”“富生”“贵郎”“富贵”等。
4.用五行中“金木水火土”任一字来取名。五行表示天意,顺天意则兴旺,违背天道则遭殃。旧时的穷苦人在五行中任取一字为儿孙取名。如“金星”“木郎”“水明”“火娃”“土地”等。也有的穷人家请风水先生卜卦,说小孩子生命中缺某一方面,于是家长为孩子取名时将某一字作为名字,如缺“木”,则取名“天木”“春柳”(柳字有木子旁)等。
5.用十二生肖中某些生肖名来取名。十二生肖中有些生肖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如“马”“牛”“狗”,还有如“龙”“兔”等,当小孩子出生时,家长想不出其他名字时,就用这些生肖中某一生肖名来取名,因为这些生肖动物也为人类作贡献,受人喜欢。在实际应用中,如“大马”“小牛”“小狗”,还有“大龙”“月兔”等。
6.用金属金银铜铁锡等来取名。在旧时社会,金银铜被制成交换的货币后就值钱了,人们常用这些金属币来买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商品),特别是金银贵金属,他们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是死蟹一只”。在应用中有“金块”“银郎”“铜章”“铁蛋”等。
7.用某些花草来取名。在花草中比较常见的“梅兰竹菊”,但人们不太喜欢用梅和竹,而多数用兰和菊为孩子取名。在应用中如“兰贞”“兰芳”“菊娣”“菊芳”“美菊”等。因为“梅”往往与“霉”相近,“竹”与粥相近,故避之。
8.用生活中常见的树木名称来取名。生活中常见的树木有桃树、柳树、松树、杨树、榆树等,但人们常用桃、柳、松等树名为孩子取名。在应用中如“春桃”“金桃”“柳贞”“双柳”“松年”“乔松”等。用树木取名另有一层意思是五行中表示缺“木”,用“木”旁的树避凶为吉。
9.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某一字取名。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节气,一般情况下小孩子生在那个季节,用这个季节的名来取名,表示时来运转。在应用中如“永春”“春桃”“夏君”“子夏”“秋菊”“秋云”“冬妹”等。
10.用阿拉伯一、二、三......数字来取名。生活中,旧时劳动人民常会遇到使用阿拉伯数字一、二、三......等数字,因而旧时的一些贫困人家将家中的孩子按一、二、三等次序来取名。如大郎(一为排行最大)、二郎、三郎等。在实际应用上,阿拉伯数字“一”,除了称为“大”以外,还有“元”“初”的理解,如“大郎”也可称为“元郎”或“初郎”等。
11.用福禄寿等吉祥字来取名。一些穷人在为儿孙晚辈取名时喜欢采用福禄等吉祥字取名,寓意幸福、美好、快乐。在应用中如“来福”“福生”“德禄”等。
12.用凤、燕等鸟名来取名。对于生育的女孩子,一些穷人家采用凤(凤凰)、燕(燕子)、莺(黄莺)等字为女儿取名,象征吉祥、美丽。
13.用家具餐具等物器的名来取名。有的穷人家在生孩子时想不出取什么名字,就非常直观地将某些家具或餐具的名用为儿女的名字。如“碗(后改为婉)贞”、盘郎、木头、石头等。
14.用黑白红蓝等颜色中某一种取名。因为在旧时崇明岛上纺纱织布的人家较多,织好的白布常常要染色后出售。通常喜欢红色、蓝色或黄色三种,于是在为孩子取名时采用红或蓝或黄等字,在应用中如“红桃”“兰萍”“兰香”等。
15.用家训家风中某字来取名。一些劳动人民虽然不识字,但对于老祖宗传下来的家教家训却刻骨铭心,如“家和万事兴”“忠孝节义”“尊敬长辈”等,他们择其中一字如“和”“孝”“敬”等。在应用中例如“和郎”“致和”“孝悌”“孝义”“贤芳”“淑仪”等。
16.用“东西南北”四地方位中某一个来取名。意思表示时来运转,一般取东或南为多,较少取北或西。在应用中,如“东方”“江南”“南荣”等,也有如“少北”等。
17.用形容词“大、小、多、少、高、低”等来取名。人们在生活或生产中经常接触到大小、多少、高低等情况,因而在为小孩子取名时也用此形容词。如同胞(双胞)胎中先出生为大,后出生的为小,如“大牛”“小牛”“大马”“小马”,还有如“多郎”“多囝“荣高”等,一般不取少和低,认为这二字不吉利。
18.用江河湖海等字来取名。对于崇明人来说,江河海最为熟悉,因而为孩子取名时用得非常多,如“江郎”“大海”“大河”等,还有如“江南”“江海”等。
19.用星、月、太阳等天体中某一物来取名。在生活中人们还有用星宇、日月为儿孙取名的,有的在取名中用天、地等字样,如应用中有:金星、明亮、天、清天、土地名等。
20.用桥梁及家中房屋建筑中某一部位取一字来命名。如“本桥”“松桥”“栋梁”等。
此外从圣贤对妇女要求做到的贤淑娟秀等择一字来取名。还有从佛教义中择一字来取名,从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择取某个字来取名等等。总之,旧时崇明人取名不靠谱的类型较多,可谓五花八门,如果将这些不靠谱的名字堆放在一起,将是一座庞大的人名文化库。值得一提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没有读过书,没有文化知识,对于他们为儿孙晚辈所取的名字只是在口上说说而已,如果问他们怎么写,他们一概不知。这种独特的取名现象成了崇明人名文化中一大奇趣事,一个不可思议的笑话。
在崇明人取名不靠谱的情况中,有两种现象需要说一下,一种现象父母根据出生的孩子特征给他们取了个浑名,如胖子、长脚,如果出生的是双胞胎,则根据先出生的叫大,后出生的叫小,如大眼睛和小眼睛(这是根据眼睛大小来称呼);另一种现象视出生孩子有否生理缺陷,如生出来的孩子一只手有六个指头,虽然当时也有一个名字,但后来贪图方便不呼其名字而直呼其浑名“六结头”,渐渐地“六结头”成了他的名字,而人们把他的真名却淡忘了。笔者在《话说新河镇有座娘娘庙》一文中提及那个看庙的庙祝,因为嘴上命中处缺一块肉,人们叫他陆“缺嘴”,渐渐地他自己也认可了,到头来他的真名字没有人叫了,而陆缺嘴这个名字一直陪伴到他死为止。
关于崇明人取名的类型还可罗列一大堆,笔者不作细述。笔者总的认为,旧时崇明人取名不靠谱,但很有讲究。
四、旧时崇明人取名的特点
在旧社会,勤劳的崇明人虽然没有读过书,对于他们来说“不字要当鸡脚爪”,但是他们在给自己孩子所取的名字中却反映了许多难以使人置信的人名文化,显示了崇明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综观起来,崇明人取名有以下特点:
特点之一:取名自由、无清规戒律、无避忌之处。对于达官贵族、书香门第之家,取名一定要按其祖宗规定的字辈谱取名,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被称之为不孝之徒。而大多数崇明的劳苦百姓,没有字辈谱,不按字辈谱取名,就没有这种清规戒律了。在旧社会,“龙”代表皇帝,“天”也代表皇帝,至高无上,谁用了“龙”字、“天”字就意味着犯上欺君,就要有杀身之祸,但在崇明岛上居住的老百姓中也有为自己孩子取名时有“大龙”“小龙”或者有“天明”“天生”等。在那个时候,“天高皇帝远”,穷苦人又不外出,没有人知道,即使外出也无人问津。
特点之二:有阳刚之气。大凡在崇明人的名字中有“郎”“虎”“才”等或“良”“祥”等字眼,反映了阳刚之气。
特点之三:名字响亮,叫起来顺口。在崇明人中无论男还是女,其祖辈父辈为儿孙所取的名字,叫起来响亮不咬口,不比“字辈谱”上有些人的名字不要说难理解,就是喊其名也是难发其音,如“念慈”“仲尼”等等。
特点之四:健康向上,有真善美之感,无邪恶之意。在旧社会穷苦的崇明人人穷志不短,在为其子女取名时都向往过好日子,都有一种“穷不会一世穷”的翻身感,因而取名字时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意思,如“旺富”“来福”等,另外他们为子女取名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邪门之道,而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做个善良人、做个好人。如取名为“克勤”“克俭”“良才”“永祥”等。
特点之五:名字虽平凡,但却受人喜欢。旧社会里的一些劳苦农民,因为不识字,给小孩子取名字时带有浓重的乡土味,在某些人眼里十分土里土气,但这些名字却受人喜欢。如“石头”“铁蛋”“大马”“小牛”等。值得一提的是,有家人家主妇生小孩,男主人正在干活,当小孩子出生后,女主人要求丈夫为其刚出生的儿子取名,夫妻两思来想去讲勿出一个道来,男主人看到自己干活旁边有一只竹头制的藤盘,他想藤盘是用来装货物的,希望小孩子长大后肚子里也要多装点东西,不要像父母那样贫穷,于是信口开河把小孩子取名为“盘郎”,从此以后“盘郎”的名字陪伴了孩子一生,直到生命终结。
特点之六:形象直观,名如其人。在旧社会的崇明人中,有一些人家对自己孩子取名时看到孩子生得高大,而出生那年是马年,则取名为“大马”,如果生第一个孩子时是女孩,但当时社会风俗是“生个男孩屋檐高三尺”,表示自己家香火不绝,于是希望再生一个男孩,于是将第一个女孩取名为“招弟”“来弟”等;也有的希望所生的女孩长大后要超过男人,于是取名为“胜男”等。
特点之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旧社会崇明人取名字的内容极其丰富,可谓五花八门。根据笔者近几年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有涉及治国安邦方面的,有持家理财方面的,有人际交往方面的,也有天文地理方面的;有花鸟树木方面的,也有江海河川方面的;有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也有追求人生幸福方面的等等。
总之,在这许许多多寓意深刻的崇明人名中,充分体现了崇明人聪明才智,同时也充分反映出崇明人名文化的多姿多彩。
五、旧时崇明人取名中的不足之外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旧时崇明人取名中主流方向是好的,但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加上广大劳动人民没有文化,因而在为自己孩子取名中存在某些不足。笔者经过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迭名现象多。例如,甲地有“其郎”,乙地也有“其郎”,甚而至已,甲乙两地的“其郎”同名同姓。这种现象好在旧社会社会交往活动少,因而也无关紧要。
二是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因而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人们的头脑里,所以取名字时也带有这种思想和这种色彩。
三是相信“天命”。尽管旧时的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知识,但二千多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着人们的头脑,取名时有宿命论思想,甚至信鬼神、信苍天。
四是容易引起辈分混淆。由于没有文化,在取名时采用简便的字,这样往往容易混淆辈分。例如,某人家家里人取名时最后一个都用“郎”,中间字不同,如“金郎”“银郎”等,在本家庭中可区分,但在同一族宗中就难以区别辈分高低。
五是反映了私利思想严重。由于长期生活在小农经济社会里,一些人家为自己子女取名时一心向往发财、向往发家,于是取名时只选择“招财”“进宝”“鸿福”等等。
以上是笔者所说的取名现象中的几方面不足之处,但并不因此而淹没崇明人名文化的光彩。
六、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取名有了新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崇明人名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文化生活也有了显著提高。大多数贫困人家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了,这些孩子的取名字再也不是“郎、狗、牛”之类了,而是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名字。特别是1958年,随着国家成立“扫盲识字班”“农民夜校”“职工夜校”的普及,广大原先目不识丁的农民工人都扫除了文盲,都能看书读报,从此在崇明岛上居住的人们取名字发生了变化。在他们的名字中或根据建设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情况,取名为“建国、建村、建新”等;或根据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需求,取名为“幸福、富裕、安康”等;或根据人们热爱祖国希望祖国繁荣昌盛的愿望,取名为“爱国、和平、荣昌”等。
在旧社会小孩子的取名大都是自己的父辈、祖辈或者有族宗的长者开金口,一锤定音。而新社会里,父母都有了文化或由父母取名,也有上学了由学校里老师取名,过了一段时间,少数人家感到所取的名字不顺口、不称心,还可以更改。过去取名一般都是两个字,连同姓氏一起共三个字,现在许多小孩子取名用一个字,加上姓氏共两个字。也有少数人家的孩子取名时将父母的姓都放在一起。
改革开放后,崇明岛上人们对于取名更是百花齐放,为适应时代潮流,那些书香门第人家的孩子取名也不再按“字辈谱”上的要求强调自己家孩子要按“字辈谱”取名了。
旧社会崇明人取名不靠谱的情况在如今已成为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然而崇明人名文化这株绚丽的花朵却永远散发出浓郁的乡土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