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罗牌占卜:测试你跟前任复合的概率有多高?
55 2025-04-09
前面的文章讲了六爻占卜的简便方法,有心人就问了,既然有简便方法,肯定由全套方法,而全套方法虽然繁琐,但却可以理解来龙去脉,更加容易理解一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六爻占卜的根源其实是周易的蓍草占卦法,要想了解透彻就要先了解卜和筮的概念,还有研究易经占卜经常提到的大衍之数。《周易》最早是卜筮之书,卜和筮是有区别的。卜为龟卜,筮为占筮,两者并不是相同的。龟卜主要是利用象,占筮则是利用数。卜是在龟甲上钻孔之后用火烧,根据其裂纹的形象断吉凶,很直观简单。筮则是用蓍草做的筹码进行抽样的数学运算。筮主要依靠数学运算,需要一定的规程和方法,这种规程和方法叫做筮法。筮法是依靠数而建立,这个数不是一般的数,是天地之数。《易经》的系辞上传有句话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为什么取50为大衍之数呢?这就要从历法来讲了,风雷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绍过河图洛书源于十月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描绘的就是十月历各个月份的对应关系和天气变化:从冬至起数36天为一月,是水的生发季节,天降雪霜都会化成水;然后再数36天为二月,相当于现今阳历的春节附近,天气开始回暖,是火的生发季节,地温自下而上,古诗有“春江水暖鸭先知”,所以叫“地二生火”;再数36天为三月,相当于现在的阳春三月,草木开始萌发;十月历的四月就相当于现在的五月了,夏粮成熟一篇金黄,所以叫地四生金;十月历的五月相当于现在的五月底六月初,夏收之后,土地裸露,所以叫天五生土;十月历的六月相当于现在的六月下旬和七月上旬,正是淮河流域的雨季,是水的生成季节,所以叫“地六成之”;以下七月流火,九月金秋,就不用多解释了......洛书九宫格其实就是把十月历的总结对应到天体运行,表面看是平面九宫格,实际上是地球与星月关系的立体模型,那些数字也不是一个个单一数字而是一对对数字:一阳暗含九阴,二八三七四六五五,正好是五组十数整体表达的阴阳变化。
这就是大衍之数五十的来历,是五个十,后来也指五岁,“十年一大运,五年一小运”都是基于这个基础规律来的。当然,十月历把一年分为360天,是有误差的。后来的部落首领女娲根据对太阳影子的观察,发现了这个误差,就规定十月之后再补上五天才算一个整年。这就是传说中的女娲补天,补的是历法中的漏洞。再后来,人们根据月亮圆缺规律,创造了朔望月的概念。根据连续观测五十个朔望月,历时约1476天,平均每个朔望月约为29.5天。但编制月份不可以出现半天,古人不能采用一天跨俩月的历法,不然会出现上午是一月,下午就进入二月了的情况。或者白天为一月,到了晚上就进入二月。所以古人可能选择30天为一个月,1476天÷30天=49个月+少编的6天,并隐遁了1个朔望月。误差约0.4%千分之四。因而得出:用大衍之数五十(个朔望月)编制历法,只能组合出四十九个整天数的月份。只有这样,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少编了6天,岂能善罢甘休。于是继续求索。如以29天为一个月:则51个月×29天=1479天,多编了3天。并虚出1个朔望月。误差约0.2%千分之二。继续努力,交错用之:以25个月编30天,以25个月编29天,交错用之。
则25个月×30天+25个月×29天=750天+725天=1475天,少编了1天。这种历法的误差为:(1/1476)×100%≈0.07%,一万天误差七天。这种精确度已令今人倍感吃惊。古人可能最终采用了这种历法。以30天为大月,以29天为小月,分出大小两种月份,大月为阳,小月为阴,“分而为二以象两”的原意是指分出大小两种月份。50个 朔望月可以编四个回归年(“揲之一四”的原意:是指50个朔望月可以编四个回归年, 当用于筮法时,是指将策数四个为一组的数。“以象四时”历代易学家大多解释为以象四季。非也!“四时”是指四年。)计48个月。余2个月(一大一小)及少编的1天。将少编的1天加到余下2个月中的小月中,则余下2个月均含30天。这样就几乎消除了误差,(30天一月为偶、29天一月为奇、少编的1天为奇。将奇数29和奇数1归为30天一月。这是“归奇”的原意,象征编四个回归年所余下的日期,即闰月)。余下的2个月应如何安排呢?一年有6个阳月×30天=180天,有6个阴月×29天=174天。合354天,比一个回归年365天少11天。积三年约少33天,约一个月。故每三年插入一个闰月(一个闰月30天,这三年比公历少3天)。
“挂一以象三”的原意,即插入一个闰月弥补三年之中少记的一个月。三年一闰的周期确定了,闰月应安排在哪一年呢?很自然是安排在连续三年中的中间那一年比较合理,如果安排在一头,则另一头偏差较大。由于前三岁加一闰已经比较精确了,而四岁一年独加一闰,则导致整个四个历法年偏差加大,岂不是前功尽弃。所以,第二个闰月必须加在第五年里(五岁再闰)。这样看来,用50个朔望月只能编制出四个历法年,四个历法年共计月数为四十九,故用大衍之数五十,对应朔望月编制历法,只能采用49个月,而这49个月是依据50个朔望月推演出来的,所以,虽然只用49数,但50这个数是不得不提的。由此看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虚一不用,并非真的不用。在历法中,用于五岁再闰。在筮法演策中不用是因为四个历法年中只有49个月。所以“虚一”就是五岁中的闰月。
了解了历法的演变过程,那么就容易理解蓍草占卦法具体步骤了,类比周期中的秩序: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首先找五十根蓍草。如果没有蓍草也没关系,可以用牙签、竹棍、火柴棍、围棋子或扑克牌之类的东西代替。
1、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存而不用,实际上用以占筮者为四十九根。五十根蓍草用来表示天地万物。不用的一表示天地未生之前的太极,大衍之数,遁去其一,可以理解为由太极衍生出万事万物。
2、一变四营,所谓四营就是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环节。
第一营:分而为二以象两。手握四十九根蓍草,心想占问的事,把四十九根蓍草随机分成左右两部分,放在案前的左右两边,这叫“分而为二以象”。两就是两仪、天地,象征“太极生两仪”,从此分阴阳造化天地。
第二营:挂一以象三。从左边那簇中取出一根蓍草,夹在左手的四五指之间,这叫“挂一以象三”。“三”为三才,即天地人三才,象征继天地之后产生了人。
第三营:揲之以四象四时。揲,是数的意思。将左右两簇蓍草分别以四根为一组。这叫“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即象征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
第四营:“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奇”者,指零散的蓍草。扐指手指间。“五岁再闰”,按古代历法,五年之中要有两个闰月。“再扐”指把得出的两个余数合到一起。“而后挂”指这一易宣告完毕,准备进行下一易。“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这个意思是指两只手各拿一部分蓍草,经过四个四个的数,都必有一个余数,这个余数象征闰月,两个余数象征五年中的两个闰月,左右两簇的零散之蓍草加一起,不是四个,就是八个,统统夹在左手的三四指之间,这样“大衍之数”即完成了一次推演变化的过程。
3、三变成一爻。
第一变,四十九根蓍草经“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之后,剩下的蓍草数不是四十四,就是四十。因为两簇之“奇”,左余一,右余三;左余二,右余二;左余三,右余一,加在一起都是四。左余四,右余四,加在一起是八。四十八策减去四或八,剩下的蓍草数只能是四十四或四十。
第二变:在四十四或四十的基础上,经过“分二”、“揲四”(按,一变之后不再“挂一”)、“归奇”,剩下的蓍草则出现三个数,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具体说,如果一变之后的蓍草数是四十四,二变“归奇”是四,就是四十;归奇是八,就成三十六。若一变之后是四十,二变归奇是四,就成三十六;归奇是八,就成了三十二。第三变:在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的基础上,又经过“分二”、“揲四”、“归奇”,剩下的蓍草数则会出现四个数,即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或二十四。具体说:二变之后如果是四十,三变归奇是四,就成三十六;归奇是八,就成了三十二。二变之后如果是三十六,三变归奇是四,就成了三十二;归奇是八,就成了二十八。二变之后如果是三十二,三变归奇是四,就成了二十八;归奇是八,就成二十四。三变之后剩下的这四个蓍草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均用四加以除之,则分别得出九、八、七、六。其中七、九是奇数,属阳,定为阳爻(——)。七叫少阳,为不变爻;九叫老阳,为变爻。六、八为偶数,属阴,定为阴爻(一 一)。八叫少阴,为不变爻;六叫老阴,为变爻。概而言之,凡爻,逢筮数九、六变,逢筮数七、八不变。
4、十八变成一卦。每三变而画一爻,由下往上画,积十八变而画六爻以成一卦。根据爻逢筮数九、六变,七、八不变的原则再求其之卦即变卦。例如,假设演算得到六个数字依次是:七七九七八六,其中七和九都是阳数,八六都是阴数,所以这个挂是雷天大壮卦,但其中处在第三爻位的得数是老阳,处在第六爻的得数是老阴,于是整个大壮卦就变成了睽卦。其中大壮卦为本卦,睽卦为变卦。
接下来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解卦。以《易经》卦象、卦辞、爻辞作为依据,推断事物的吉凶祸福,是占筮推论的重要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解卦的时候要在充分理解这些卦象、卦辞或爻辞内在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所占筮的事项,触类旁通,采用类比推论的方法,得出占筮结果。
当推演取卦完成后,如果从占筮实践的角度分析,卦变有下面几种可能性:(一)六爻都不变;(二)一爻变;(三)二爻变;(四)三爻变;(五)四爻变;(六)五爻变;(七)六爻都变。
后人主要依据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变爻推论规则。
1、 六爻不变,依据本卦卦辞来解卦象。例如:演卦得豫,则根据卦辞“豫,利建侯行师”,推论所问之事的吉凶。
2、 卦中有一个变爻,就用这个本卦变爻的爻辞来解卦。例如:演卦得颐,第二爻为变爻,得变卦损。这时,便取本卦“颐·六二”爻辞“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为根据进行推演。
3、 卦中有两个变爻,用这个两个本卦变爻的爻辞解卦,而以上爻的卦辞为主作综合考虑。例如:演卦得晋,其中第二、五爻为变爻,得变卦讼。这时,应以“晋·六五”的“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为主要类比依据,以“晋·六二”的“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为辅助依据,推断所问事项的吉凶。
4、 卦中有三个变爻,解卦时用本卦的卦辞并结合变卦的卦辞作综合考虑,但以本卦卦辞为主,变卦卦辞为辅。例如:演卦得艮,第二、三、四爻为变爻,得变卦未济。这时要综合考虑艮卦辞“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和变卦未济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而以艮卦卦辞为主。
5、 卦中有四个变爻,用变卦的两个不变爻的爻辞解卦,而以下爻爻辞为主作综合考虑。例如:演卦得大过,其中二、三、四、六爻为变爻,得变卦观。这时推论的主要依据是观卦的初爻爻辞“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并参考第五爻的爻辞“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6、 卦中有五个变爻,用变卦的不变爻的爻辞解卦。例如:演卦得大有,五个阳爻都发生变爻,得变卦坤。这时推论的依据是“坤·六五”的“六五,黄裳,元吉”。
7、 卦中六爻都是变爻,如果是乾坤两卦就用“用九”、“用六”解卦,其他则用变卦的卦辞解卦。例如:演卦得大畜,六爻皆变得之卦萃。推论依据便是萃卦卦辞:“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六十四卦的寓意还是要下去做功课。